瞒天过海混尖团:现行拼音方案
1955-1957年,新中国制定《拼音方案》期间,恢复尖音的呼声很高,因为尖音在汉语中实在必不可少。不幸的是,黎锦熙仍是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(制定拼音方案的领导小组)的重要成员。他为了压制恢复尖音的正确主张,搞了一份瞒天过海的问卷调查:给全国多个地区的教育管理机构寄一份调查表,调查表上是几十组字,每组两个,要求找一个老师或师范生用=或≠标示出每组的两个字是否同音。这些字组共有三种,一是两个同音的尖音字(如:前-钱),二是两个同音的团音字(如:机-基),三是两个对应的尖团音字(如:酒-九)。这个调查可谓用心良苦:
1. 要求各地区找一个老师或师范学生来参与调查,那么这个调查对象肯定是个“好老师”或“好学生”,肯定接受了1928年以来的新国音教育并正在使用不分尖团的注音。
2. 调查表把不同音的尖团字组混在同音的尖音字组和团音字组中间,加强了迷惑性。
于是,善于考试的师生们面对这样的调查表,很自然地按他们知道的正确答案填写了调查表。但凡考过试的都有体会,有些时候你对某个问题有自己的认识,但你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,那么你在试卷上写的肯定是你知道的、而不是你认为的正确回答。所以,这份调查表并无实际意义,却起到了瞒天过海的作用。
结果不出黎锦熙的意料,79.7% 的调查表满篇画的都是等号,没区分出尖团音字。这个调查结果沉重打击了恢复尖音的主张,决定了《汉语拼音方案》不分尖团音,也就决定了普通话在法理上没有尖音。